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40章 医圣张仲景

第340章 医圣张仲景

第340章 医圣张仲景 (第1/2页)
  
  随着李时珍被誉为药圣,历代一些名医不禁失落不已。
  
  毕竟按照主播所说,圣人是一个领域里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现在李时珍占据圣人之位,也就意味着他们无缘此殊荣了。
  
  尤其是扁鹊、华佗这样的神医,他们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但很快的,他们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李时珍是药圣,因为《本草纲目》这一医药学巨著而封圣。
  
  而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传世,被后人尊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是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理法方药兼具的临床医学巨著。
  
  张仲景治病的方药,是集他之先的众多圣贤集为大成。
  
  张仲景之于医学,好比是孔子之于儒学。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
  
  “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得张仲景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
  
  “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热爱医学。”
  
  “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潮的医术非常钦佩。”
  
  “从此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人心涣散,天下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
  
  “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
  
  “真是生灵涂炭,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而各地势力自顾不暇,为了争夺权势,发动战争。”
  
  “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公元161年,张仲景十岁左右时,就拜同郡的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的医术十分高超,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敬佩。”
  
  “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
  
  “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子,都非常精心,深思熟虑。”
  
  “经过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
  
  “张仲景跟着老师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还是上山采药,从不怕苦不怕累。”
  
  “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徒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了张仲景。”
  
  “比张仲景年长的一个同乡对他颇为了解,曾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勤奋好学,聪明稳重。”
  
  “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
  
  “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名医。”
  
  “同乡好友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信心,从此学习更加刻苦。”
  
  “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
  
  “很快便成了一個有名气的医生,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斗争残杀的祸乱,地主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
  
  “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遍地开花,整个天下动荡不安。”
  
  “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人。”
  
  “公元190年,汉献帝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洛阳地区百万百姓西迁长安。”
  
  “洛阳所有宫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内尽为焦土,百姓死于流离途中者不可胜数。”
  
  张仲景:如今看来学医这条路走对了,要不然是不可能名垂千古的。
  
  老实说,能在医学领域获得医圣的称号,还是大大超出他的意料的。
  
  不过回想起学医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此时此刻都值得了。
  
  他最初在家乡为人治病,后来曾到洛阳等地行医。
  
  他善于运用经方给人治病,经方就是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方药,药味简单,疗效显著,但是比较零散,不容易学握。
  
  他经过多年勤奋求索,并且用这些经方治愈了很多病人。
  
  于是渐渐在百姓口中有了经方大师的称号,名望也很高。
  
  另外,他又曾到襄阳跟着名医王神仙学习,后来又到茅山跟着老道士学习医术。
  
  于是他的医术水平就不断提高,在南阳已经小有名气了。
  
  当朝统治者不重视医学,社会上又普遍迷信巫术。
  
  不少贫穷的人在巫婆和妖道的欺骗下用符水治病,结果被夺去了生命。
  
  他非常痛恨这些巫婆和妖道,每每遇到这些欺人钱财、误人性命之事,便会出面干预。
  
  并用自己的诊治效果来反对巫术迷信,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为了使更多的病人从巫术迷信中解脱出来,他甚至创立了一套新医术来为人治病。
  
  他在行医过程中常常见到有些医者给人看病敷衍搪塞,草率处方,单凭一张巧嘴欺人。
  
  他的医学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庸医作风,十分反感。
  
  他在看病的时候总是先仔细观望病人气色,察听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询问病人的感受。
  
  并且结合切脉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确切诊断。
  
  在不断的学习中,他的诊断水平与日俱增。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仲宣因怀才不遇,投奔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做了幕僚。
  
  王仲宣身材矮小,又常年患有疾病,体质孱弱。
  
  经常请他前往诊治疾病,因此他们二人交往频繁。
  
  他有一次遇到王仲宣,见对方脸色不好就曾告诫过。
  
  王仲宣已经染上病了,应及时治疗,否则四十岁会掉眉毛,那时不仅不容易医治,此后半年命将不保。
  
  当时王仲宣年仅二十岁,正是春风得意,听后非常不高兴。
  
  认为他是在炫耀自己的医术,也没有吃他开的药。
  
  果不其然,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掉眉毛了。
  
  这时想再治病可已经来不及了,此后只活了半年就去世了。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的医术已经日趋精进。
  
  现在回想起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他万分庆幸自己选择学医这条路。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病魔吞噬,以致于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又以东汉灵帝时期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疫病流行规模最大。”
  
  “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
  
  “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
  
  “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
  
  “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张仲景承袭家门,在汉灵帝时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
  
  “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举孝廉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
  
  “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举荐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被举学子除了博学多才外,还必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
  
  “在建安年间,张仲景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
  
  “但他任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
  
  “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百姓治疗,自己的医术就不能长进。”
  
  “于是张仲景想出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
  
  “他端端正正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为百姓诊治。”
  
  “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百姓这一消息。”
  
  “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用来纪念张仲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