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五章:昭公,救命啊!

第五章:昭公,救命啊!

第五章:昭公,救命啊! (第1/2页)
  
  三个月!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如狼似虎的开国功臣们就把燕王生吞活剥了,这其中最恐怖的就是,燕国很多的臣民不仅仅不想反抗,甚至还直接把燕王卖了。
  
  天下人心的变化就如同流水一样,每时每刻都不同,太多人厌倦了无休无止的战争。
  
  尤其是燕王这一艘一看就要沉掉的破船,汉皇出来打仗甚至没带韩信,这是至高的轻蔑,就算是打败了刘邦又能怎么样,韩信率领大军前来,天下谁能挡得住?
  
  除了极少数的死忠,实在是没人想要在上面等死。
  
  燕国,蓟城。
  
  刘邦君臣望着五花大绑的燕王,问道:“众卿,你们看应该怎么处置这个叛逆之人?”
  
  燕王是必死的!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对于正常君王来说,带头造反的必死,这是政治铁律,不会有人违背。
  
  但是杀死带头之人后,对于造反之人的家族,还有他亲信的家族,这部分清算却是可以商议的。
  
  “陛下,按照汉律,应当夷灭三族。”
  
  目前的汉律是大幅度删减了秦律之后的暂时性产物,基本上将洛陵践法的内容全部删掉,诸如不允许民间藏书、不允许随意出行这些限制都去掉了。
  
  还有秦王朝那数不尽的徭役、兵役大幅度删减,邻居犯罪连坐自然更是废除,整个天下都仿佛从压抑之中恢复了过来。
  
  汉王朝收揽人心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稍微松一点,整个天下黎民对刘邦的好感就蹭蹭的往上涨。
  
  听到要夷灭三族,燕王整个人都开始抖起来,洛亦微微皱眉,对刘邦问道:“陛下,您认为燕王一败,整个燕国还有人能威胁您和大汉的吗?”
  
  刘邦闻言哈哈大笑道:“子玉啊,大海永远都能够容纳溪流,鲲鹏微微振翅就远远超过燕雀。
  
  朕是曾经和项羽对阵的统帅,项羽多么强大啊,朕在荥阳和他对峙不落下风。
  
  就算是现在将燕王释放,朕也不认为他能威胁大汉,朕甚至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勇气造反,他以为自己是英布那样的猛将吗?
  
  一个贪生怕死的贵族罢了。”
  
  虽然刘邦在吹牛,但自然没人会不知趣的说出来,整个燕王宫大殿之上都响起了欢快的声音。
  
  将军们的心情都很好,燕王跌倒,功臣吃饱。
  
  这一场仗下来,轻轻松松,没有危险,食邑加个三五百户一点问题都没有,众将现在只希望剩下几个异姓王赶紧造反。
  
  为了兄弟的荣华富贵,借大王项上人头一用。
  
  洛亦同样微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臣建议陛下不要诛杀燕王的亲族,这也正是臣想要上禀陛下的。
  
  您要爱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昔年武王伐纣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商王朝的人祭已经到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地步。
  
  周部族在西陲为商王捕捉祭祀的人口,但是纣王却不知足,尤其是为了彰显对帝的尊敬,竟然将那些身份高贵的贵族献祭,邦周的贵族就是这样死在了朝歌城。
  
  于是邦周覆灭了殷商,虽然这世上依旧有人殉,但是人祭却消失了。
  
  而且随着素王和历代先祖都不使用人殉,渐渐殉葬的风俗也减轻了,至少在关东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素王平定了三监之乱,但是却没有杀死那些贵族,殷商的王族参与叛乱,素王却将他们安置在宋地,依旧让他们作为君主。
  
  因为杀戮是简单的,但是可以使用的人却是少见的。
  
  这么一个大家族,光是关系亲近的恐怕就不下于数千人,这些人杀掉实在是过于可惜。
  
  江东往南是岭南,虽然始皇帝时期就已经征服了那里,但只是名义上的,并没有实际上的统治。
  
  秦将赵佗在那里自立,诸夏才算是在那里有了一定的统治基础。
  
  但这还不够,那里是非常缺人的。
  
  若是将燕王的亲族迁徙到那里,您可以每三年五年派人去考察他们一次,直到他们立下功勋,比如说开拓了多少土地,上缴了多少珍贵的贡品,或者族中出现了什么天才,才能返回中原。
  
  您不杀他们这是对他们的恩典,您还给予了他们返回的希望,这又是恩典,除了日日夜夜赞颂您,臣实在是想不到他们还能怎么做。”
  
  从处死变成流放,说不上哪一个更好,有的人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有的人则不愿意痛苦的活在世上。
  
  但是洛亦提出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流放,更像是去赎罪开荒,而且是有明确目标的开荒,只要立下功勋或者得到什么珍惜的贡品,就有可能赦免罪行回到中原。
  
  洛亦的提议给了他们希望,这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
  
  刘邦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南方旧楚上的几个异姓王,当即说道:“子玉这个提议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