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章 王利民的点拨 (第1/2页)
“这么旧的书,没想到王院长您居然还有?”首都工业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王晓强看着那个已经显得斑驳的一本不是很厚的书,向着王利民说道。
王晓强的心情不是很好,回到了首都来了之后,又不想再回老单位去看看,而王晓玉就把他带到自己的学校来了。
毕竟,三代坦克的火控系统项目已经确定下来了,王晓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不行的,主要还得靠首都工业学院,靠曹建丽教授的帮忙,而今天,带着自己的哥哥一起过来,王利民听说之后,就把王晓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了。
此时,王晓强的面前,摆着一本书。
光刻掩模版的制造,这本书,32开66页,几乎每一页,王晓强都能背出来,这本1972年由江城无线电元件三厂编写的书,是东方大国芯片的光刻工艺研究的起步。
当年,东方大国开始研究光刻制造工艺的时候,比美国稍稍晚一些,但是和日本几乎是同时起步的,至于什么泡菜国,什么湾湾,则要早十几年的时间。
更早的时候,在1965年,东方大国科学院就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七十年代,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当时,王晓强也是其中的研究人员,后来国内第一工科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在1980年圆满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现在,国内的芯片生产工艺,几乎就是和整个时代同步的,但是,就在现在这个时代,因为芯片产业的投入太大,国内要硬生生地放弃掉了!
想到这里,王晓强的心中,又出现了无比强烈的愤懑,感觉到无处发泄。
“是啊,我得到了这本书之后,也是如获瑰宝。”王利民说道:“前些年,我开始自学数字电路,总觉得很多东西不理解,毕竟,我以前是搞模拟电路的,这些年,才算是有所收获,但是对于集成电路如何制造,还很是不解,现在算是明白了,真的是太先进了,太有创造力了。把照相机的方式用在制造集成电路上,真是不简单啊。”
“可惜啊,这些,咱们都要扔掉了。”王晓强说道:“投入太大,上级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这些光刻机,造不如买啊,直接从国外买来就好了,自己研究,花钱太多,国家不肯投入。”
说起这件事来,王晓强的语气是低沉的。
王利民点点头:“这也不能怪国家,现在国家就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不起来,那一切都是白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其他行业都得忍耐,这个无线电元件三厂啊,最近据说日子也不好过。”
江城无线电三厂,原本是个国内著名的集成电路生产厂,但是现在,已经面临了一系列的危机了,作为一个曾经编写了这本集成电路制造书籍的工厂,他们也算是经历过辉煌了。
而现在,这个厂子已经经营困难了,他们虽然还能生产集成电路,但是,当国门打开之后,一些国际上低端的集成电路,都已经是潮水一般地涌进来了,他们厂里也有很多的问题,导致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于是,产品一下子就滞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