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西北问题御前会议三 (第1/2页)
孙承宗
听见皇帝提问,明明我大明已经收复了甘肃全省,把青藏和蒙古隔离开来。蒙古人是怎么重新和青藏搅和在一起的。
他点点头,皇帝虽然年轻的,但是,目光敏锐,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而内阁诸位阁老以及诸位学士,都引起了兴趣。其实内阁成员对大明在西北的统治情况和历史变迁,几乎一无所知,极度缺乏了解。
这也是科举上来的官员的通病。除了四书五经,甚至是除了朱熹的《四书集注》外,对实际的事物十分缺乏了解。
“青藏的和平持续不到一百五十年。成化十六年(1480年),达延汗继位了,他通过南征北战再次统一了蒙古高原。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孛罗忽济农巴彦蒙克之子,察哈尔蒙古鼻祖。也就是今天林丹汗的祖先。”
很多文臣并不清楚林丹汗的具体世系。这时候孙承宗一挥手,几个翰林学士把一张图挂了起来,上面是成吉思汗一直到林丹汗的元朝皇帝世系表。
“在达延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中,东蒙古右翼永谢布部领主亦不剌一直拒绝和达延汗联姻。1510年,达延汗进攻永谢布部,亦不剌战败。其后为了躲避察哈尔人,带领残部经过大明控制的甘肃地区转移到了青海。”
兵部尚书李邦华问道:“当时,朝廷是什么态度。首先任由达延汗统一蒙古不加干涉吗。其二,甘肃守军为何让永谢布部的亦不剌过境。”
这两个问题都问的非常尖锐。
孙承宗沉吟了一下说道:“当时,朝中武宗皇帝和群臣有很大的分歧,精力牵制蒙古。达延汗驱逐瓦剌人,迫使他们西迁西域,成为漠西蒙古。兼并漠南和漠北蒙古以及东蒙古诸部基本统一蒙古后,带兵大举进攻大同,企图重新占领中原,回复元朝对汉地的统治。”
内阁和文臣都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孙承宗苦笑,武宗是被文臣黑的最惨的大明皇帝,他短暂的一生,确实做了很多大事,可惜记录下来的就是豹房、下江南胡闹、宠信江彬等各种黑材料。其他的事情全被删除了。
江彬,是名将,骁勇异常。在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门,但他毫无惧意,拔之再战。他获得武宗宠信后,对大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边军和京营轮流换防,通过宣大和蒙古人的战场来恢复京营的战斗力。
明朝祖制,边军、京军不许互调。因为如果边军弱,蒙古就会入侵;京军弱,边军就会成为祸患,这是为加强皇权着想的制度。武宗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打破祖制调边军入京,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帅。
当时他为了收回兵权,甚至亲自跑道宣府镇定居了一段时间。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宣府,营建“镇国府”。并为自己更名朱寿,后来自己又加封为“镇国公”。
到了宣府后,武宗皇帝整顿军队,和士兵同吃同住,打成一片,迅速获得了军心。皇帝在京城搞不赢文官,拿不到兵权,干脆不和他们玩了。自己跑到宣大去抓兵权,这造成了京师文臣的集体恐慌。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许来宣府,只有豹房的亲随可以随时出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