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河内四望 (第2/2页)
另有温县司马氏,家主司马防在董卓迁都前任洛阳令,现随天子前往长安,温县司马氏现由其长子司马朗暂代家主之职,主持族中事宜。
尚还有其他望族,虽不及上面这四家势力最大,但也是立业在河内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望族门阀在河内占有的土地极多,郡内饲养牲畜大多为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黄巾起义大乱之时,勾图划地,垄断经济要务产业,又彼此互相勾结,势力极大,河内郡的很多关乎税课的产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这些望族的手中,河内又屡此更换太守,很多关于郡内经济走向的政策,都是需当时的在任太守与望族首领们相商权衡,方可施行。
别说是让这些望族们上农税,这些祖宗门能不给王匡找麻烦添堵,王匡就烧高香了。
这一次鲍信和陶商领兵前来河内,望族家主们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王匡引外军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征询过他们的允许,而且河内发生这么大的事,河内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参与到其中。
徐州军和鲍信的外来兵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则都是随着王匡入城进太守府,而此时的太守府已经摆下酒宴。
在太守府内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还有河内诸望族的领军人物、河内四大望族的现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县郑氏家主郑延、温县司马氏代家主司马朗。
主要人物进入正厅之后,王匡为众人一一介绍,然后众人便纷纷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王匡命令侍者为诸人盏中斟满酒,然后举盏,笑道:“今日高朋满座,少长咸集,实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辉!王某略备薄酒,为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诚及陶公子接风洗尘!来,公等且满饮此盅!”
“且慢。”
河内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当先开口,道:“饮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听听,济北相与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兖州和徐州经营,来这河内之地,却是为了何事?先把事情说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闻言毫无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毕竟这老头出身太原王氏,又是党人中的翘楚,对于士族在地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清楚,见怪不怪……毕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这些望族的来头还要强大的多。
而皇甫嵩则显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们来这做什么,他们岂会不知道?如今反过来问一句,摆明了是有意难看……
看来,这些河内望族是不希望我们到这来征讨白波军了。
鲍信放下手中酒盏,豪声言道:“久闻白波谷自波城黄巾贼寇,聚众滋扰一方,已成气候,鲍某和徐州的陶公子,为天下计,奉袁盟主之命,会和王公节,共同率兵剿此贼寇!上则报效朝廷,下则救一方百姓,不知这样的回答,平公可满意否?”
平正面对鲍信义正言辞的语气,并没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转头看向王匡,道:“府君,鲍将军说特来此会和您共同剿贼,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并不知晓个中详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与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对着鲍信拱了拱手,道:“鲍将军,河内之地,自有兵马,也自有地方官军,剿贼之事,尚还不必劳烦外人,鲍将军等人大老远的亲自率兵前来,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鲍信等人的手伸到长了。
世家望族,没有私兵,但是却掌管地方经济、土地等诸多脉络,王匡身为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时三刻尚且难以收服众人,因而办事颇为掣肘。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身为一方长官,要对付当地的士族很简单,毕竟有兵有将,敢反抗杀就是了……但实打实的说,这种想法太过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内的太守,手里有兵有将,若是要用武力震慑杀剐这些士族倒也是不难,但如此行事之后,王匡的政治名头基本也就是彻底废了,毕竟像董卓这样的彪子,毕竟稀有品种,只凭武力杀伐震慑地方豪强,除非逼迫到了最后一步,以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势力名望,还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