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少年当时 (第2/2页)
客籍乃右相耿雍,安国之策。
时皇上,赞右相为“孤之管仲”。论客籍之利,西域都护府,亦不逞多让。唯此二地,客籍之利,不可尽数。
譬如陇右,羌氐诸胡,皆入牢城安居。何来客籍。余下悉投蓟国,何受豪门大姓欺压。
唯有西域五十五国民,客庸都护百城,数以百万计。
试想,蓟国五十万新户,补足十年客税。计有二百五十亿钞。将十年客庸之家入籍,蓟国口破二千万。
皇上平西域,足有十年矣。
若将百城客庸,悉编入籍。补足十年客税。恐不下二百五十亿。
其利之大,如何舍弃?
西域长史,年初上表,皇上束之高阁。半载已过,趁列国邸筑毕之机。西域长史,旧事重提。再问西域客籍。
此时若不应。又蹉跎三年矣。
于秋闱之间,皇上专开朝议。
国老巡视各城考场,不在北都。皇上遂命少府,六百里传书,告知朝议条陈。
皇上所患,客籍多来自西域诸国。赋税半数,归于各国。若入客籍,诸国不得赋税,必生怨言。且数百万众,离国别居。不啻失血社稷,于国祚不利。
此与奴隶贸易,皆域外贩来。迥异。
如前所知。蓟国客庸之家,税赋大项,如户赋、口赋、算赋、更赋、市租、海租、假税、工税、赀赋、算缗等,诸项相加,户年均纳税,约五千钱。
西域更有,关税大项。“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
户年均纳税,约八千,乃至万钱。
西域户均十人,客籍约四十万户。若以此计。补足十年客税,足有四百亿。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得此飞来横财。太上皇廷无忧矣。再遣十万大军,扫平天竺半岛,亦是轻而易举。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何况,“财能通神”。
饶是皇上,亦不能免俗:“诸国,赋税何支?”
“户赋、口赋、算赋、更赋、赀赋。”右丞荀攸,掌四方都护,西域诸事,心知肚明:“市租、假税、工税、算缗等,多归都护百城。”
此亦在情理之中。客籍虽长居都护百城,然编户仍在西域诸国。户赋、口赋、算赋、更赋、赀赋,悉归诸国收取。然市租、假税、工税、算缗,则归都护百城收取。
“各税几何?”皇上又问。
荀攸答曰:“五五之数。”
“诸国贳贷几何?”皇上再问。
彼时,皇上首开西域赀库。奉诏和亲五十五国,五十六公主时。除去足额回礼,皇上许诺五十五国,各获西域赀库,亿钱贳贷额度。其中五千万,不计利息,不设归期(详见:《关东·1.139八日之幸》)。可以预见。十载之间,贳贷上限,一增再增。
“皆有数亿未偿。”荀攸再答。
果不出皇上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