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先擢为妃 (第2/2页)
蓟国户籍,分门别类,生平履历,书录详尽。上计署,功不可没。此与市楼券书,赀库账户,大行其道,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唯有书录无遗,方能见著知微。区分良莠,阶定品级。而后,酌情处理。一言蔽之,蓟人行事,上计为始。四邻、闾里、街衢、坊亭、城邑,逐级呈报。于是乎,上计之初,吏治为基。如此,环环相扣。便是家国天下,炎汉体系。
放眼寰宇,无可匹及。
如此精工细作,方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天下俱欢颜。国祚不继,因民不聊生;民生不继,多吏治先崩。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逢五一会,逢十大朝。饶是如此,蓟王亦需日日升阁理政。足见国政府事繁多。日理万机,亦不为过。
“长安、碣石、甘泉诸宫,宫人皆备。”马贵妃,续诵条陈。
“善。”蓟王轻轻颔首。
蓟王巡游四海,凡到一地,必挥金如土,结好四裔。多有四裔美人,充作回礼。彼时,先置于长安行宫,纯熟《蓟宫仪》。今当一用。分置诸宫,守备宫室。以养人气。
“王宫增筑,亦需宫人。”宋贵妃进言道。
“可。”蓟王从谏如流。王宫增筑九重,又造新殿。宫人确已,捉襟见肘。更加云霞卫,多有孕在身,需卧榻静养。函园姬,昼夜戍守,不可轻离。少府女官,毕竟异于宫人。不可混为一谈。再添新人,亦无可厚非。加之,后妃侍寝,皆入合欢殿。便是西域五十六妃,陪嫁媵从,蓟王亦未幸一人。蓟王清白处世,当可避嫌。
所幸,宫人年三十五,便可致仕。衣食无忧,嫁人不迟。
“岭南战事如何?”蓟王又问。
“岭南长史疏曰,扶南女王柳氏,已兵发数路,不日当可合围,扶南王都。”士贵妃答曰。
“善。”有周公瑾妙计破敌。扶南篡位王,覆灭在即。岭南都护,首开先例。从此以往,非关国运,类似外战,皆无需蓟王亲征。
五部都护,四辅将军。足可助蓟王,荡平寰宇。
一言蔽之。蓟王功成在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胜利在望。蓟王更需,居中守正,稳坐钓鱼台。
“甄都之事如何?”蓟王再问甄都端午之乱。
“尚无定论。”士贵妃答曰。
“太皇知否。”蓟王事无巨细。
“太皇知矣。”宋贵妃柔声答曰。
“善。”蓟王又问张鲁兄妹:“汉中何如?”
“尚未可知。”此时,尚无消息传回。
“夫君,仙门之事,何不求之仙门。”安贵妃,柔声进言。
蓟王心领神会:“何人可制,史夫人。”
“乌角先生。”安贵妃答曰。
四海馆长,乌角先生左慈,道术高深。史道人,便败于其手。端午之乱,死无对证。唯有史夫人,悉知详情。
若将史侯所谋,大白于天下。仙门入手,许是上策。
心念至此,蓟王遂问:“史夫人,何在?”